分解秸秆纤维素菌群的发酵及保存方法
探索一种简洁、高效的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及保存方法,便于后续的秸秆沼气开发应用。将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前期工作中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ADS-3)作为供试菌种,分别用5种培养基分别进行菌种发酵,通过测定各发酵液总DNA浓度,并采用基于16Sr 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OGE)技术比较其微生物组成,综合评定最优培养基:将最适培养基发酵后的产物分别用“秸秆粉吸附风干”、“秸秆粉吸附冷干”和“直接冷干”3种方法保存,在6个月的保存过程中,通过测定各保存的pH值和复壮后对秸秆的降解效果,及比较处理间微生物组成,评定适宜的保存方法。结果表明:改良Czapek培养基的发酵质景最好,其微生物组成和供试菌种的相似率最高;保存方法“秸秆吸附冷冻干燥”的保存效果最好,其pH在7.2和7.4之间与供试菌种最接近、复壮后分解能力和原供试菌种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组成和供试菌种相似率最高,且和“直接冷冻干燥”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该研究为纤维素菌群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秸秆纤维素 菌群分解 发酵保存
李培培 张冬冬 王慧 王小娟 王小芬 崔宗均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60-164
2011-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