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延迟治愈原因分析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一般指原发性或特发性者,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11/100万。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iar decompression,MV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改良,并因其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尤其是它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性,现已成为HF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经过血管减压术治疗后的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消失,即延迟治愈。现将我院神经外科张黎医师近四年内行MVD治疗的415例HFS中106例(25.5%)延迟治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对于延迟治愈的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进行探讨。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延迟治愈原因 发病机制

任鸿翔 徐晓利 张黎 于炎冰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南京

中文

378-379

2011-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