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猪H-FAB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
本试验采用PCR-RFLP(HinfⅠ、HaeⅢ、Msp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23头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 结果表明:(1)在5”-上游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654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00);第二内含子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19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222);HaeⅢ位点上也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301,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75);而MspⅠ位点上尚未检测到多态,基因型均为AA型。(2)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所检测的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的趋势为:HH>Hh>hh,dd>Dd>DD,BB>Bb>bb,遗传效应值分别为:4.6918、4.2665、3.7712、4.6124、4.3167、3.8173、4.3042、4.2358、4.1970;(4)对H-FABP基因三个PCR-RFLP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HinfⅠ-RFLP是由于1324bp处存在T→C的突变引起,HaeⅢ-RFLP是由于1811bp处存在C→G的突变引起,HinfⅠ*-RFLP是由于1970bp处存在T→C的突变引起。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X98558和Y16180序列有97.9%、98.3%的同源性。
圩猪 H-FABP基因 遗传变异 多态性分析 PCR-RFLP技术 分子标记
张陈华 王阳 丁月云 殷宗俊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 230036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
桂林
中文
111-114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