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穴对刺缓解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相对穴对刺缓解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痫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镇痛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方法:将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肾绞痫患者54例,随机分为针刺肾经与膀胱经相对穴组(27例)和肌注强痛定组(27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相点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及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内疼痛VAS评分比较:相对穴对刺组疼痛评分随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治疗后各时相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两比较:除治疗后60min、120min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时相点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间各时相点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0min、60min、120min四个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10min疼痛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两组之间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相对穴与肌注强痛定均能有效缓解肾绞痛症状,皆经治疗60min内疼痛程度不断降低,且施治60min后的镇痛效果一直延续到施术后120min,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疗效趋于相同。但相对穴对刺组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明显短于肌注强痛定组,起效较快,具有较强的即刻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针刺 相对穴 肾绞痛 止痛效应
杨淑荃 施建进 章薇
湖南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湖南长沙 410007
国内会议
湖南株洲
中文
121-125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