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刺”读音问题评议
“缪刺法”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中的“缪”字显然不能简单用“错误”来解释。因此围绕着“缪”字的词义乃至读音,学术界存在争议。文章对古今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显示:“缪”字在字义上,主要有“差异”、“错误”、“交错”之不同;在读音上,主要有“(miu)(音谬)”、“(jiu)(音鸠)”的不同。文章又对“缪”字各音义探源析流,指出缪的“差异”是本义,“错误”是引申义,“绞结”、“缠绕”也是其本义,但不是简单的“交叉”。 从经典文献角度说,《内经》中但凡出现“缪”的地方,如“缪处”、“缪刺”、“奇缪”等,均是作“异”解释,杨上善、王冰、马莳、张介宾、丹波元简等人均持此观点。看来古人在“缪”字音义上并无异议,而今人才开始有所争议,因此在文献研究上,原文原注要受到珍重,不宜轻易改变。“缪刺”作为《内经》的一种刺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但目前“缪”字的读音及其词义的解释还存在不同的意见。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现就历代《内经》注释、近人的研究探讨及其与“巨刺”的关系方面作一概述,并请李鼎老师指导,略加评议。
缪刺 读音问题 针灸经络
张翠红 张潮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国内会议
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合肥
中文
110-114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