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针灸治疗的几个问题
尽管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我国,针灸疗法仍然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康复疗法之一。几乎在每一期的针灸学术杂志上,都可以看到相关报道。但是,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实验研究,总体进展不大。笔者检索了近5年相关文献,并参考了《针灸大成》等古籍和教材等现代文献,对中风病的针灸治疗提出几个问题并加以讨论。 一般认为针灸治疗疾病时,应该以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结合。五版《针灸治疗学》在辨证部分仅分了中经络和中脏腑。恢复期的患者应该属于中经络,教材对此没有进一步的辨证。 在论治部分提到了“阳主动”,故处方中多为阳经腧穴。似乎和经络辨证有一点关系。在新版的《针灸学》和《针灸治疗学》中,把中风病分为五个证型,明显是参考了94年版的《中医疗效证候诊断标准》。从治疗处方来看,是经络辨证出主方,脏腑辨证出配穴。在古籍中,以《针灸大成》为例,提及中风治疗的地方不少,如在《诸风门》 提到了“左瘫右痪”“偏风”“中风肘挛”等的治疗处方,但似乎没有辨证论治的意思;但在“治症总要”中,开篇就把中风分为“阴证”和“阳证”,虽然给出的处方腧穴相同,具体治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中风针灸治疗 循证医学 康复疗法
俞红五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国内会议
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合肥
中文
206-207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