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过程中经脉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脏腑功能调节的关系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胃经线上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胃肠鸣音的变化,探讨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内脏机能调节的关系。 方法:4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分别应用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提供的智能化三通道氧分压测试仪(WH-Y01A)和组织氧分压传感针、瑞典百灵威公司生产的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Flux System 5000)以及计算机肠鸣音采集记录系统,对经脉线上的氧分压、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胃肠鸣音进行测试。 结果: 1.常态下胃经线上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都高于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胃经线上深部组织微循环灌注量均较针刺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常态下胃经线上深部组织氧分压都高于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均可以使深部组织的氧分压明显下降,与针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电针对肠鸣音的影响是双向的,与电针前比,电针对肠鸣音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结论: 1.常态下胃经线上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深部组织氧分压都高于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经脉循行线上能量代谢比较旺盛。 2.电针穴位时胃经线上的氧分压减低是由于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所引起。 3.针刺过程中胃经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与内脏机能调节密切相关。
胃经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深部组织氧分压 内脏机能调节 经络
许金森 胡翔龙 陈铭 潘晓华 郑淑霞 吴祖星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福建 福州 350003
国内会议
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合肥
中文
208-213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