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属于祖国医学“股肿”“肿胀”“瘀血流注”等范畴。国外有报道指出,每年十万人中约有56~122人发生DVT。我国的发病率尚无系统资料可查,但呈逐年增长趋势。DVT急性期可因血栓脱落并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慢性期由于下肢深静脉同流障碍累及远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遗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Samama的统计资料发现:DVT患者中PTE的发生率高达39%~41%,PTS的发生率为20%~50%。有报道指出,临床上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现代医学对DVT的认识已有近200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60年代,手术取栓、抗凝与溶栓治疗相继用于临床;导管直接溶栓、球囊导管扩张和支架置入等血管腔内介入技术,于20世纪末用于治疗DVT。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中药成为治疗DVT的一项重要手段,疗效显著,成绩斐然。现将近5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医药治疗 临床疗效
马春媚 侯玉芬
山东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50-153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