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诊治概述
便血又叫下血,是指从肛门排出血液的一个病症,《灵枢·百病始生篇》提到:“血内溢则后血”。此“后血”即指大便出血。其临床可表现为大便带血,大便与血液相混,或排出全为血液等。在现代医学中,便血作为一个症状在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中时常出现。便血又是一个危险指征,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排出血液的性质、颜色、血量的多少、出血与排便的关系,在临床上皆有重要意义。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便血的病因病机认识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理解。阴阳失调,脏腑本虚是发病的本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以及后天脏腑失调。饮食不节,邪之作用等是发病之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六淫之气致病、局部损伤、季节及气候影响等。现代医学认为大便带血的原因有许多,如:憩室炎、缺血性肠炎、血管异常、感染性肠炎、肿瘤、肛门直肠疾病、发炎性肠道疾病、内外痔、肛裂等。
便血 病因病机 中医药
王立柱
山东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86-188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