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有意识学生分工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探索。 中医外科学所涵盖的二级学科较多,主要有周围血管科、肛肠科、皮肤科、乳腺、甲状腺科、疮疡科、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等。传统外科疾病命名繁多,中医术语欠规范,存在地域筹异,病证描述笼统,导致教授过程中存在困难,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在中医外科临床各学科的实习中,基本技能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内中医外科学界还没有规范、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方案和相关教材,因此,按照大纲要求培养目标与方案,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和加强。突出解决独立的技能操作教学模式及技能操作临床培训方案,突出中医外科教材中技能部分的教学,使本科生的临床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和客观评价。
中医外科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刘晓菲 宋爱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30-232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