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包虫囊肿破人胆道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USG)、CT/CT胆道成像(CTC)、MR/MR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影像特点,评价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566例手术治疗的肝包虫囊肿,其中51例手术确诊有破入胆道的病例按接受的检查方法分为四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影像特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比较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种检查方法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9%(31/46),80.5%(33/41),94.3%(33/35)及100.0%(14/14);USG与CT、USG与ERCP、CT与MRCP、CT与ERCP、MRCP与ERCP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USG与MR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4)。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USG、CT、MRCP及ERCP的直接影像征象包括:(1)交通破裂口的显示为24/46、26/41、3l/35及8/14;(2)胆道密度增高,内有棘球蚴病囊皮、子囊碎片影为3/46、3/41、9/35及13/14;(3)病灶与胆管紧密相邻,胆管壁增厚,可伴随胆管显影中断,远端胆管扩张为5/46、6/41、6/35及8/14。间接征象包括:(1)囊肿塌陷,囊液密度增高为30/46、33/41及27/35,ERCP无此征象;(2)囊膜剥离征象为21/46、24/41及22/35,ERCP无此征象;(3)周围胆管扩张为30/46、29/41、34/35及6/14。结论:USG与CTC能较准确显示包虫囊肿破入胆道,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MRCP对高度可疑的病例具有无创的准确诊断价值,ERCP不仅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有确诊的价值,而且可以对该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 影像特点 诊断价值

刘文亚 刘新立 王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514-517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