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鼠肝纤维化的MR弥散加权成像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大鼠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DWI信号强度、ADC值和EADC值,以探讨磁共振DWI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量化分析及其分期的价值。方法:应用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对照组大鼠1只,进行DWI,梯度因子6取值:0s/mm2、3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拟合出ADC图、EADC图,测定不同6值DWI的信号强度,计算ADC值和EADC值,并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对照。结果:(1)模型组大鼠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DWI信号强度呈增加趋势;(2)随着6值的增大,SNR呈下降趋势;(3)ADC值随肝纤维化分期增加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与1期、2期、3期、4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期与2期、3期、4期比较,2期与4期比较,3期与4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分析:r=-0.766(p<0.001);(4):EADC值随肝纤维化分期增加呈增高趋势,对照组与2期、3期、4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期与2期、3期、4期比较,2期与4期比较,3期与4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E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分析:r=0.753(p<0.001)。结论:(1)DWI信号强度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高;(2)梯度因子b取600s/mm2或800s/mm2时,为肝脏DWI较理想的b值取值;(3)ADC值(1-4期)和EADC值(2-4期)能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SD大鼠 肝纤维化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EADC值

范国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537-541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