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间质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及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诊断和鉴别能力,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3例胃肠道和胃肠道外间质瘤进行影像、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结果:间质瘤的部位:食管1例,胃9例,十二指肠,横结肠,升结肠各1例。EGIST 10例:后腹膜2例,肠系膜6例,脾胃韧带1例,前腹壁1例。GIST的肿瘤最小径1.5cm,最大径25cm。EGST的肿瘤最小径8 cm。最大直径32cm。GIST和EGIST肿块轮廓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较大肿块见液化坏死。增强后多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分隔状强化,液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小的肿瘤常呈均匀强化。免疫组化表现CD117或CD34阳性,所有病例为低度恶性潜能,中度恶性,恶性间质瘤。结论:GIST和EGIST的临床症状少,影像表现相仿,组织来源相似,病理特点一样,为同一性质肿瘤,EGIST通常肿块更大,恶性程度高。目前,间质瘤被认为是一种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侵袭危险性肿瘤。

间质瘤 影像诊断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闫国田 陈欢 韩秉艳 聂聪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618-621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