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外周动脉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外周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mm,重叠50%,螺距0.75,准直16×1.5,球管旋转时间0.75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5s。造影剂量100ml,注射速度3ml/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并对图像进行评价。21例中3例行DSA检查,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动脉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上肢动脉和腹主动脉下端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动脉、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21例中,8例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动脉血栓2例,双侧髂总动脉瘤1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股动脉外伤性动脉损伤2例,医源性损伤1例,正常表现6例。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外周血管疾病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王红 马景旭 郝璐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792-794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