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原始MSCT对比增强图像,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扇区重建方法,获取最满意的图像,并将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20例病人经比较分析多种影像后处理技术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的检测和诊断。结果:手术或多种影像学方法(血管造影或者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心脏畸形共70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为27处,MPR、MIP、V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3%、81.5%、3.7%,MPR、MIP、VR对于心脏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8941,P<0.05)。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共计25处,VR、MIP、MP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96.0%、92.0%,VR、MIP、MPR对于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7462,P<0.05);心脏大血管部分畸形18处,VR、MPR、MI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83.3%,83.3%。结论: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直观地显示心脏病理解剖结构,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提供所需的影像学信息。

心脏缺损 多层螺旋CT 诊断显像

倪瑞玲 刘文亚 王静 赵艳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842-847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