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一种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幼虫引起的一种严重损害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人畜共患的少见寄生虫病。泡状棘球蚴耐低温,在高寒地区,如新疆、四川、青海、甘肃等牧区较为常见。虫卵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在肝脏以外殖芽生小囊泡的方式向周围浸润生长,在组织学上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特点,能侵蚀破坏相邻的组织器官;临床上具有慢性隐匿性发病特点,可通过血液循环、淋巴道等途径转移至肺、脑等其它远隔组织器官,从而产生更大的危害。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佳,晚期病死率高;因而被视为最致命的蠕虫感染之一,俗称“虫癌”。作者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更好地提高本病地诊断率,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 影像学表现 临床诊断

郭松禄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922-926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