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正常人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分区的研究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枕叶枪弹伤士兵的临床医学观察就发现了视野缺失位置与皮层受损部位之间的很强的相关一致性,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这些发现奠定了视网膜皮层映射图技术发展的基础。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fMRI)中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效应在1990年被日本科学家Ogawa发现后,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成像也应运而生。目前视网膜皮层映射成像除fMRI外还有PET(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脑电图、脑磁图等有多种技术可用于显示视网膜与视皮层之间的映射关系,但其分辨率均不及fMRI,因此应用受到限制。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技术是利用视网膜与视觉皮层之间的拓扑映射特征,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可以按功能组构无创、准确地划分出视觉皮层区,非常适合活体人类视觉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利用子午线图刺激法对正常人进行视网膜皮层映射分区研究,为以后的视觉系统疾病研究提供方法学平台。

功能磁共振 视网膜 皮层映射分区 子午线图刺激法

冯代群 王健 石林平 李长英 谢兵 李莎 张丽琳 刘莛

重庆市涪陵地区医院放射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23-126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