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V1区皮层功能变化的fMRI研究
青光眼是我国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在致盲眼病中排第二位,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伴随视神经萎缩、眼压增高和特征性视野缺失为共同特征的非常复杂的眼病或综合征群,对于该病确切病因、病程的了解还比较有限。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手段以降低眼内压为主,但有些病人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视野仍然存在进行性缺失、病程加重的现象。近年来的动物实验模型及青光眼病人尸体标本研究表明,可能是一种整个视觉通路的神经退变性疾病,包括皮层功能的改变。fMRI的研究可以加深青光眼的皮层机制的认识,而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fMRI retinotopicmapping)技术可对视皮层进行分区,还具有较高分辨率和无创特点。本文使用该技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初级视皮层(V1区)的功能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初级视皮层 功能变化 fMRI视网膜皮层映射
王健 石林平 李长英 谢兵 李莎 张丽琳 刘莛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134-138
2010-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