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育背景的研究者对多发梗塞性痴呆鼠的针刺效应不同
目的:观察不同教育背景实验人员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治疗作用,以及对MID大鼠脑内糖代谢酶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的针刺技能对实验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研究者施以“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MID大鼠行为学和体重的影响,并检测其对MID大鼠皮层和海马三种糖代谢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接受职业针灸师针刺穴位治疗的MID大鼠在隐蔽平台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体重显著增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HK、PK,G6PD活性明显增高(P<0.05)。而非针灸师针刺穴位后,MI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体重,以及皮层和海马组织中HK、PK,G6PD的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而当针刺非穴位时,职业针灸师和非针灸师的针刺都不能改变MI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体重,以及皮层和海马HK、PK,G6PD的活性。结论:职业针灸师针刺对于改善MID大鼠的认知障碍,恢复造模后脑损伤动物的精神状态和体重,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该效应可能与影响海马和皮层组织中HK、PK,G6PD的活性有关;非针灸师运用该针法治疗该疾病亦无效,这可能与不同教育背景研究人员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和针刺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实施手法的差异有关;针刺非穴位点对于治疗该疾病无效,该针法具有腧穴特异性.
教育背景 多发梗塞性痴呆 针刺效应
赵岚 韩景献 沈鹏 韩鹦赢 张雪竹 聂坤 成海燕 阚伯红 李国民 于建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研究所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国内会议
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
成都
中文
210-217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