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与调整农业结构

建国6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9年到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从1132亿公斤,提高到5308亿公斤,单产从1035公斤/公顷提高到4873公斤/公顷,分别提高了3.7倍;尽管同期我国人口从5.42亿增长到13.35亿,但粮食人均占有量却从209公斤达到了397.6公斤,几乎翻了一番,从而取得了供求基本平衡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农产品的类型单一,质量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年份、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镇,并且差距在继续拉大。目前,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上E处于三个转变的时期,即从卖方决定农产品市场向买方决定农产品市场转变,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单一的国内市场竞争向全方面的国际市场竞争的转变的新时期。因此,如何在新的时期下顺利完成三个转变,使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显然发展特色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无疑是势在必行的战略选择之一。
特色农业 农业结构 战略选择
刘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1-6
201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