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林草界面作用的响应
调查了海拉尔市巴音岱林场不同分布格局、不同带间距的人工樟子松林带内植被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林草界面生态学效应。研究了林草界面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宽的带间距带内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曲线出现了两个高峰,而窄的带间距带内只有一个高峰,说明该地区林带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2m;当林带之间距离为16~28 m时草本物种多样性出现最大值。植被恢复效果表现为带间距12m差于带间距24m,虽然都差于天然植被,但边际效应大大地加速了群落演替的进程。研究区樟子松林草界面边缘效应影响域为20m,其小尺度范围内生境异质性也很明显。行带式造林带间距离不应大于40m,超出边缘效应影响域不利于带间植被恢复。
固沙林带 物种多样性 自然恢复 景观界面
姜丽娜 杨文斌 姚云峰 卢琦 杜敏 王琳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91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 海拉尔林业科研所,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国内会议
烟台
中文
372-378
201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