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市农田风蚀的野外观测研究

针对半湿润区农田风蚀较弱的特点,采用集沙仪加风速廓线仪和插杆黏捕加电镜分析两种手段对北京市农田的风蚀特征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3类主要风蚀农田中,耙平翻耕地风蚀强度最大,玉米留茬地次之,不耙平翻耕地最弱。随着风速增大,各类农田地表的风蚀强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并且都表现出较好的指数规律性。风蚀物含量垂向分布遵循幂函数递减规律,风蚀物最大粒径和平均粒径垂向分布亦遵循幂函数和指数函数递减规律,风蚀物粒度组成以粒径小于100μm的悬移质为主。因此,本研究所得结果反映的是一种以悬移质为主的风沙流结构特征,而这可能是半湿润区最常态的一种的农田风蚀状况。

农田风蚀 野外观测 北京地区

王仁德 邹学勇 赵婧妍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沙漠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沙漠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国内会议

2010年烟台沙漠学术研讨会

烟台

中文

400-406

201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