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9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采用耳穴透穴埋针刺法,以额、颞、枕为主穴,伴有恶心、呕吐者加胃、交感,伴畏光者加眼;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40mg/次,3次/日。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评定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5-羟色胺含量。 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综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组间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67.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3.72%,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浆5-HT含量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耳穴透穴埋针刺法能影响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耳穴 透穴埋针刺法 偏头痛 临床疗效 5-羟色胺

贾春生 郑丽娅 石晶 马小顺 李晓峰 李文丽 朱慧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091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课教学部,石家庄 050091 邢台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邢台 054031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36-43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