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展评述

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穴位体表温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 1、穴位温度正常值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值,而非固定值。 2、穴位与非穴位的温度有一定差异,穴位的温度或高于或低于非穴位。 3、针灸对穴位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针刺穴位并通过电针或行气手法使气至病所后,患处皮肤温度会升高或降低。②热补手法使穴位皮肤温度升高,凉泻手法使穴位皮肤温度下降,尤其是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两种针刺手法在穴位温度上是一个直接体现的指标。③艾灸某一经脉的穴位时,可使此经脉上的其他穴位温度较艾灸前升高。并且可沿经脉线出现传导,而艾灸非穴位则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

穴位温度 针灸 针刺手法

齐丛会 宋佳杉 佘延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3-3

2010-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