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与中国——近代教科书中中国人对斯巴达的认识
斯巴达进入中国人的常识视野,始于近代教科书。教科书对于斯巴达历史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对于文明起源时期国家制度的认识,映射了当时的时代色彩.斯巴达历史的整体介绍,最早出现在“西洋史”教科书中。晚清以编译日本教科书中的斯巴达为主,强调斯巴达强健尚武的民族精神;民国初年中国人自编教科书,对斯巴达历史的理解融入了自己的观念,强调斯巴达国民“爱国”的情操。到1920、30年代,以陈衡哲的西洋史教科书为代表,着重用文明史观指导对斯巴达历史加以评价。除了历史教科书外,国语文和体操教科书中有关斯巴达的课文一般出现在晚清和1930年代中期,多宣传斯巴达国民的勇敢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较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于斯巴达政制的看法,总体来看,近代中国教科书中对于斯巴达历史的叙述在知识点上比较客观均衡,但对于其没有个人的集体主义的过度宣扬以及一些偏颇之处很容易造成对斯巴达历史的误解,对于斯巴达政制易滑向专制主义认识不足。
斯巴达 近代教科书 西洋史 国语文
毕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4-263
2008-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