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悖论研究的新思路——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
已有解悖方案的思路及不足自古老的说谎者悖论提出后,两千年来有关悖论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特别是20世纪以来,罗素、塔尔斯基、克里普克等对悖论问题的关注,更进一步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但众所周知,无论罗素的类型论方案、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还是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论方案均没能合理地解决悖论问题。罗素的类型论方案试图通过对“自指”的限定来消解说谎者悖论,被认为是“用大炮打苍蝇,苍蝇虽然死了,但毁灭的东西也太多!”塔尔斯基试图通过给语言分层的方法来解决说谎者悖论,但“特设性”的指责却无法逃避。克里普克的方案最致命的弱点是“刚逃出油锅又进入火坑”——被看作“语义学黑洞”的强化的说谎者悖论的出现,无情地宣告了它的失败。
语义悖论 情境语义学 解悖方案
王建芳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656-661
2006-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