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体外循环模型建立及麻醉处理
目的:建立CPB实验动物模型,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探索肺功能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方法:20只实验犬全部用于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丙泊酚复合麻醉后,开胸;全血肝素化后,连接体外循环管道开始体外循环,微量泵入丙泊酚50~150μg/(kg·min)维持麻醉;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CPB前即刻(T2)、降温至32.0℃(T3)、阻断主动脉前即刻(T4)、阻断主动脉后2 min(T5)、开始复温即刻(T6)、停CPB即刻(T7)及停CPB后15 min(T8)9个时间结点的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鼻咽温度均低于T0及T2(P<0.05);T1、T2及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T0(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的MAP低于T2(P<0.05);T4的HR明显低于T0及T2(P<0.05).体外循环期间各时点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体外循环模型建立的成败与手术技术和麻醉管理密切相关.
体外循环 麻醉处理 丙泊酚 手术技术
张贺 王承利 王洋 张仁腾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动物实验科,沈阳,110016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沈阳,10016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44-47
2010-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