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学习中的应用
直到上世纪末,全世界范嗣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一个问题,即教育必须发生一些变化去满足知识社会的需要。在最近的十到十五年里,许多国家已经发动课程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总体规划设计的应用。在很多情况下,课程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提是要使学生为二十一世纪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对什么是二十一世纪的能力所给出的精确定义会不尽相同,但通常都指的是创造知识、参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包括合作、交流、创造、创新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有证据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在课程中的使用确实对学生二十一世纪能力的发展有帮助吗?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可利刚性真的很重要吗?什么能够在教师、学校和国家层面促进学校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教育法创新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呢? 本文使用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赞助的第二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SITES)所有三个模块的资料,探索了上面的这些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关注在SITES研究中三个模块都出现的教育法创新的概念。SITES第二模块中的个别案例将被用来阐释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实践的创新程度的各个维度,而其中教师角色将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文章第二部分将报告SITES2006年的发现,这次调查通过对校长、技术协调员、数学和科学老师的调查,探索了教学法和信息通信技术在二十二个参加此项研究的教育系统的随机抽样学校中的应用情况。在(教育)系统、学校、教师层面的重要发现将被早现,并且它们对政策的启示也将被讨论。
教学法 信息通信技术 二十一世纪学习 课程改革
陆慧英
香港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3-83
2008-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