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临海古城墙历代砌造的技术与特点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历代王朝构筑的城墙,都出于抵御外来之敌入侵的需要。保存较好且风格鲜明的城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浙江临海古城墙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被人们誉为“江南八达岭”。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临海市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五年来,临海市对古城墙进行重点保护,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由笔者负责全面设计整修的临海古城墙,现已基本修复完成。临海(台州)古城墙,建筑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总长6000米多,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历史上,城墙为临海城区防御外敌和抗洪防洪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优秀文化遗产保存至今,成为全国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临海城墙历经风雨沧桑和兵灾,历代均进行了修复。在修复中,它的砌造技术与特点都不同。我在临海古城墙全面整修过程中,根据古城墙修筑的历史,对每个朝代砌造时的不同技术与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古城墙 砌造技术 修复工程 保护工作

黄大树

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220-222

2008-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