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文化生态的保护与营造——以广州大学城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与开发利用为例
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是一个自然景观环境优美的地方,地面文物 建筑和地下考古遗址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态、教育、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从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帝王陵墓群到鸦片战争时期的炮台遗址。从气宇轩昂的宗族祠堂到别有风趣的传统民居,构成了密度、广度十分可观的分布特征,达到了高度、精度十分令人惊叹的等级品住。如何实施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营造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型的一流大学城,把大学城以功能性规划为主的“硬”环境营造上升为以人文性规划为重点的“软”环境营造,彰显大学城的历史底蕴,突出历史文化定位和传承,营造“形态”、“神态”、“心态”的和谐统一。丰富城市个性,促进名城的保护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城 历史文物 古迹遗址 文化生态 开发利用 保护规划
曲少杰
广州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223-229
2008-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