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人类应用导尿管排空膀胱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然而直到1844年才由Stromeyer提出并应用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1947年,Guttmann提出了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Sterile 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SIC),1971年,Lapides等提出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SC),用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iury,SCI)病人的治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许多研究表明,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者长期应用SIC/CISC能免除留置导尿的不便并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使病人生存得更长久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现在IC已成为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病人 膀胱功能障碍
熊宗胜 高丽娟 赵超男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33-336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