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雌激素下调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基因的表达--其对巴金森病的意义

虽然巴金森病(PD)是由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缺失所致,但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女性具有较低的患病率提示雌激素在PD中可能有保护作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COMT,EC2.1.1.6)是降解多巴胺的关键酶。它有两个亚型,分别由近端(P1)和远端(P2)调控区调节表达。临床及动物试验已经证明,抵制COMT酶活性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从而改善巴金森病的症状。他们推测,同样的机制是否是两性PD患病率差异的基础。为此,他们首先克隆并测出了COMT基因调节区的上游序列(基因库号码U97652和AF001102)。用Northern杂交及报告基因手段,他们发现生理浓度的雌二醇能够下调COMT基因的表达,其作用呈量效关系,并由P1的雌激素调节元件及P2的肝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元件介导。他们有理由认为,雌激素下调COMT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人体内纹状体多巴胺水平,从而对巴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起阻抑作用。他们的结果也同时表明,雌激素可以用作巴金森病的辅助治疗,尤其适用于更年期后发病者。

P物质 生长抑素 镇痛 5-羟色胺 吗啡

谢涛 大伟.菜丝顿

大学内科系 伯明翰大学内科系

国内会议

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08~312

199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