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两宋金银货币的发现与研究

安徽至迟在唐代就开始了银铤的铸造。1956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4枚银铤,其中1枚为宣城郡所铸,系杨国忠用以进奉之银铤,呈条块状,唐制伍拾两,实测重2100克。錾文,正面一行:“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背面三行:“宣城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专知官大中大吏使持节宣城郡”;“诣军事守宣城郡大守上柱国臣苗奉倩”;“天宝十载四月二十九日”。宣城郡即今安徽宣城市。据《太平寰宇记》,宣城郡东汉顺帝时置。《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589年)废宣城郡,改置宣州,大业初复改宣城郡。宣城郡,在唐天宝年间属江南西道,后改为宣州。此枚银铤的发现表明安徽至迟在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已铸造银铤。

安徽 两宋时期 金银货币 钱币铸造

方成军

安徽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历代货币新收获学术会议

厦门

中文

69-73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