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常温精脱硫新技术的进展
以煤为原料制取的合成气中H2S达1000×10-6,COS为100×10-6,二者均须脱至小于0.03×10-6,脱硫负荷十分繁重。一般认为,合成氨规模小于200kt/a的氮肥厂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是不经济的。通常需采用湿法与干法脱硫相结合才能达到要求,其中干法脱硫起着最后的把关作用,非常重要。 80年代末英国ICI公司开发的常温精脱硫技术(即水解串氧化锌工艺)由于氧化锌的价格高、常温下硫容很低,在我国的中小氮肥厂难以推广(事实表明仅有小范围应用)。我中心自1989年起,致力于常温精脱硫技术的研究。 1991年在湖南益阳地区氮肥厂首次进行了J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的工业应用。经过15年的研究,独辟蹊径开发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常温精脱硫新技术,至今已在联醇、单醇、双甲流程、合成氨、食品级CO2、甲酸、醋酸、DMF、TDI、MDI、电子、环保、天然气等跨行业600多厂次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常温精脱硫 合成气 合成氨 氮肥厂
孔渝华 王先厚 李仕禄 李木林 张清建 陈健
湖北化学研究院气体净化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44-148
2004-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