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江牡蛎HSC70基因对污染物硫酸铜的反应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检测了100~g/L铜处理48h后不同大小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闭壳肌、鳃、外套膜、消化腺4种组织器官中HSC70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个体外套膜、鳃和消化腺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小个体,而在闭壳肌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同时用不同浓度的Cu2+(0.01μg/L、0.1μg/L、1μg/L、10μg/L、50μg/L、100μg/L)处理个体大小相似的近江牡蛎不同时间(6h,2d,4d,8d,20d,35d和45d)后,对牡蛎外套膜、鳃和消化腺中HSC70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Cu2+连续浸泡处理近江牡蛎,其外套膜和鳃中可诱导HSC70基因显著高表达的Cu22+临界浓度为10μg/L左右,消化腺中可诱导HSC70基因显著高表达的Cu2+临界浓度为1μg/L左右。在可诱导HSC70基因表达的浓度组中,显著高表达的峰值在鳃和消化腺中出现在第2天,到第8天恢复至对照水平;而外套膜中表达峰值出现在第4天,且延续时间最长,至第20天。由此可见,近江牡蛎HSC70基因对Cu2+的刺激反应非常灵敏,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作为Cu2+污染的早期预警分子。

HSC70基因 荧光定量PCR 近江牡蛎 硫酸铜

张占会 张其中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3196-3201

2010-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