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论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化.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二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农田基本建设有所改善.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加大.三是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农村公共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极为重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思路,清楚记载了党领导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的历史轨迹,同时又将指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文章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最需要加强.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和社会因素的严重制约.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1.2亩,仅占亚洲平均水平的31.5%,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4.1%,占美国平均水平的0.7%,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二是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存在,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三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农业内部增收挖潜乏力;农业外部增收受到挤压.文章提出了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考.一是坚持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二是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放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三是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不走样。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管理,将其纳入农民权益保障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农村改革 惠农政策 农业产业结构
谢康生 陈彰德 陈恢清
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 长沙 41001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37-344
2009-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