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
文章指出,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支持.据估算,若要完成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平均每个农村居民需要2千~5千元.西部贫困山区、丘陵地区投资需求更大,平均将达6千~8千元左右.全国大约需要投资5万亿元左右.从资金来源角度考察,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源有三:一是农户投入,二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和国内外工商企业的投入,是通过市场实现的投入,三是政府的投入.其中,前面两部分的投入,是一种私人性质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是一种公共投入.文章认为,满足资金需求的主要渠道应该是金融渠道,但是农村存在严重的“失血”与金融供给缺位的现象.农村“失血”主要表现在农村资金的“非农化”,农村资金流出严重.农村“失血”的渠道主要有二,即非金融渠道与金融渠道.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存贷款差额逐年扩大,农户存贷比降低,农户存贷款余额增长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资金“非农化”的渠道之一.邮政储蓄在农村领域网点密布,只储不贷,从农村抽走资金,引起农村资金流失.金融供给缺位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分配不公、农村金融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一是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分割,机构分布的不均衡.二是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弱化、农村政策金融功能不全、农村合作金融实力有限、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以社区为导向构建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体系.求解新农村建设金融缺位问题寄望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创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投入持续增长的资金供给机制,以形成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鉴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主要产生于村镇和社区的特点,本文认为,首先需要在正规金融领域内创新,应该通过促进现有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构建真正的合作金融机制、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管制等措施,构建社区导向型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机制。一是要推进和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特别是注意培育中小金融机构,培育竞争性金融市场;二是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整合县域内的金融机构资源;三是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四是完善农村金融支持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建立起资金回流机制;五是完善邮政储蓄贷款机制;六是构建农村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
新农村建设 金融服务 社区导向
何广文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94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50-359
2009-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