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导致的土壤再分布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利用梯级法、DEM和模型法研究三峡库区传统锄耕条件下的耕作侵蚀速率,以及强烈的耕作侵蚀在坡耕地上形成的耕作侵蚀区和耕作侵蚀产生的土壤堆积区,同时采用双环法测定未进行耕作扰动区、耕作侵蚀区和堆积区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异。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坡度为12.63%的线性坡的耕作侵蚀速率为25.02t/(hm2·tillage pass);各小区的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均可以用Kostiakov公式(f=a·t-b)进行很好的拟合,然而耕作侵蚀区和堆积区由于土壤紧实度和耕层土壤厚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耕作侵蚀区的坡地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累计入渗量均具有显著的减低,因而会显著地加强水蚀作用。与此同时,耕作松土导致的土壤紧实度变小被证明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因而能够显著地增加入渗量,从而减少水蚀强度。
耕作侵蚀 耕层厚度 土壤紧实度 土壤水分入渗
苏正安 张建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7-25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