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闻匈奴中乐”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激烈碰撞交融时期,在以中原王朝统治者为主形成的秦汉史籍中,充满了对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的歧视、轻视、仇视和偏见,认为游牧民族野蛮、落后,尚未进化到文明阶段,无法与从事农业的中原汉’人相提并论。《汉书》的作者班固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也”(卷94下,3834)。秦汉中原王朝统治者对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极力丑化和蔑视,把他们与“人道”、“人文”相割裂。他们所描绘的北方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是丑陋而可怕的。

游牧文化 人文精神 北方游牧民族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第六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呼和浩特

中文

454-466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