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回收区野生鸟类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风险评价
采集了广东某电子垃圾回收区8种鸟样,分析了鸟肌肉、肝脏及肾脏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结果表明,多氯联苯是主要污染物,在7种鸟类中PCB占所测有机卤化合物总量的百分比超过70%,其最高浓度达到1700μg/g脂肪。PBDE,HCHs、DDTs在大部分鸟类中贡献相当。这种模式与我国其他地方鸟类及全球大部分鸟类有机卤化合物的污染模式不同。电子垃圾回收活动是造成鸟体内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有机卤化合物在3种组织之间无显著差别。其浓度分布表现为食鱼鸟>杂食鸟>植食鸟。暴露途径的差别可能是造成不同鸟PBDE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初步的风险评价表明,PCB可能对当地的鸟类产生负面效应。
电子垃圾 野生鸟类 持久性有机污染 风险评价
罗孝俊 张秀蓝 罗勇 陈社军 麦碧娴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10640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39-747
2009-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