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铅与室内尘埃中铅的化学形态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血铅与室内尘埃中铅的化学形态的相关性,探索其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方法:采用分步提取法分析测试室内尘埃中铅的7种化学形态,从环境到血铅分4个环节分析计算室内尘埃中铅的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的暴露量、摄入量、溶出量与儿童血铅的关联。 结果:儿童血铅与各化学形态均呈正相关,但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只有碳酸盐态(R=0.531,P<0.01)和腐殖酸态(R=0.361,P<0.05),与碳酸盐态的暴露量(R碳酸盐态=0.837,P<0.01)、摄入量(R碳酸盐态=0.838,P<0.01)和模拟胃酸溶出量(R碳酸盐态,pH=3.5=0.837,P<0.01)非常显著相关,与腐殖酸态的暴露量(R=0.746,P<0.05)、摄入量(R=0.746,P<0.05)和碳酸盐态模拟胃酸溶出量(RpH=1.5=0.745,P<0.05)显著相关。 结论:在中国南方碳酸盐态铅含量较高的地区,碳酸盐态和腐殖酸结合态铅可能是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
儿童血铅 室内尘埃 化学形态 暴露量 摄入量
边归国
福建省环保局总工程师办公室 福州 350003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886-890
2009-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