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水沙年通量及其收支
基于一、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耦合模型,计算2000年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水沙通量,构建水沙收支模式,并分析水沙迁移路径与泥沙沉积特征。研究表明,西江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入源,磨刀门为最主要的水沙输出口门。泥沙以淤积为主,上游汇入的泥沙,有50.5%沉积于河网区,其余部分经八大口门输入河口区。河口区的泥沙有88.9%发生沉积,另外12.9%输入外海。河网区的水沙输送由径流控制,而河口区的由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控制。河网区各流域的沉积特点因动力条件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大量泥沙在西江干流、北江干流淤积。河口区是良好的淤积场所,以内伶仃洋与磨刀门海域的沉积量最大,在西滩周边和磨刀门海域形成快速沉积区,其中磨刀门海域是淤积最为强烈的地段。
珠江三角洲河网 河口区水沙 年通量 收支模式
胡嘉镗 李适宇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新港西路135号 510275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54-761
2009-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