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方法与途径研究——基于“十百千”农民素质的调研
2003年农村居民人家受教育年限为7.6年,比城镇低3年;农村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75.14%,而城镇为55.45%;农村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 86%,而城镇高中以上占33. 55%;农村文盲率为11. 7%,而城镇为5.23%。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于《2004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从对全国5000多户农民的调查来看,初中水平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为了弥补农民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各地政府依托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农民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如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对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目前,这方面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使更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目前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只有10%左右),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和手段上需要进行完善,使其更具针对性、适用性,适合农民的需求。此外,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掌握一两项技术,应该有更重要的内涵,如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 农民素质 培训体系
秦向阳 张喜才 王小刚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857-870
2008-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