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激励,既需要自我激励,也需要来自他人、群体、组织和领导方面的激励。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每个企业不能不配置于适应自己需要的激励系统。现代组织行为学和心理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一个可以调节、可以激励的系统,借助于心理的方法,对于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予肯定和激励,可以使人产生有利于生产、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在企业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通过怎样的激励方式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个员工处于良好的激励状态中,发挥出其内在的潜能,是人力资源开发追求的理想状态,是现实企业管理中的永恒课题。自本世纪20、3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开始研究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激励理论。按其所研究激励侧面的不同及其与行为的关系不同,各种激励理论可归纳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和行为过程型激励理论三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需要形成行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当一种需要得到实现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当需要得不到实现、受到了挫折时,为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感,人们就会产生消极行为,或产生积极行为两种反应。行为型改造理论的重点正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一种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则是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所要做的行为的过程,主要说明行为是怎样产的,怎样按一定的方向发展,如何能使这一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结束这一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有些学者认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眼从人的“内在缺乏”来研究对人的激励,而改造型理论和过程型理论则着眼于从“外在目标”来研究对人的激励。虽然各种激励理论的研究侧面和角度不同,但都对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些激励理论还为探讨企业的道德激励提供了知识基础。但因这些激励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方面加以说明,所以又不能代替道德激励的作用,道德激励有其自身的特点。
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开发 道德激励机制
王昕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117-122
2007-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