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明代时估制度初探

所谓时估,在不同语境中含义略有差异,或指市场上各类物品的通行价格,或指有关部门对物品时价的估计,或指经有关部门估计确定的物品价格。确切地说,作为一项制度的时估,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市场时价估定的官方价格。明代凡是比较重要的时估,往往要会同多人估定,称为“会估”。明代由六部分掌庶务,“以时估平物价”属于户部职掌之一,但科道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官员,也经常参与会估。由中央部门根据北京市场价格确定的时估,称为“京估”。明代中叶以降,除在京召买之外,朝廷向各地派征物料,或从各地折征银两,也时常以京估为价格基准。

明代 时估制度 市场价格

高寿仙

北京行政学院《新视野》编辑部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连

中文

273-285

2007-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