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城市性与居民的关系网络——对关系网络影响因素的再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关系网络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是中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在1970年以后登场的以格兰诺维特( Granovetter)、怀特(Whitte)、林南(Lin)、博特(Burt)、科尔曼(Coleman)、韦尔曼(Wellman)、范德普尔(Van der Poel)等学者为代表提出的网络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的、旨在明确不同类型关系网络在职业地位获致过程中以及生活问题处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中国社会学界,受沃斯以及费舍尔的理论启发、以明确城市性对关系网络的影响为目的的研究,还没有展开,而以明确个人社会特征与关系网络的关联性为目的的研究,则可以举出胡荣的厦门调查和张文宏的北京调查。两位学者的研究证明:即使在中国社会,社会特征不同的居民所拥有的关系网络也是不同的。
社会关系网络 中国社会 城市性 居民
张云武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72-83
2007-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