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被尊重——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礼仪问题的思考
与常规的汉语教学相比,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视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在探讨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关注师生关系的定位。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以礼相待是我们对待外国友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不仅被重视,某些方面甚至享有“特权”。越是经济不发达、外国人少的地区,留学生越是受到特别的优待、照顾和尊重。这种优待和尊重甚至以冷落“家里人”为代价。好客固然是有修养的表现,但过度好客则会被认为是不自信、缺乏自尊,甚至被误以为能力的欠缺。我们希望通过传播语言获得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要自尊、自信。我们允许文化差异,但如果一味地以尊重对方习惯、文化为理由,允许留学生迟到、上课散漫,乃至于在他们面前,有些行政管理人员表现出对知识和老师的绝对领导权,而缺乏应有的尊重,那么我们最终就不可能达到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在国际友人中树立自强、自信、自尊的中国形象的目的,因为我们缺乏对自我的肯定和关注。所以,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以其在尊重留学生的同时赢得被尊重。
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礼仪问题
冯玉 杨玲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0-73
2010-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