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该有效地支持对外汉语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兼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生路问题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解决对外汉语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我们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4月又决定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但是,如果我们不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就业”问题上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而只在“培养”上下功夫,则其成效不容乐观,因为造成如今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奇缺的症结并不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人才匮乏或相关专业硕士的缺少,而在于现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完善。例如,我们对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漠不关心,不按教育部的规定给他们发放“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同时,我们还将留学生的语言培训放在高等学校进行,而高校又不聘用热爱对外汉语教学的学士、硕士为正式教师,而只是临时雇佣没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在读研究生或其他人员给留学生授课。这样,大量既热爱对外汉语教学又具有很强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学人才被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部门拒之门外。所以,我们应该立即恢复对外汉语教师的认证工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给合格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发放“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理顺并完善留学生教学体制,将留学生中的“语言生”从高校剥离出来,由国家或发动社会力量大量开设各种非学位教育的“汉语进修学院”或“孔子语言学院”,规范高校留学生的教学秩序,凡是进入高校执教的人员,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一条生路,从而有效地促进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
对外汉语专业 人才培养 体制改革 国际教育硕士
张觉 欧冬梅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20043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49-454
2010-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