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浅海探井井身结构演变与利弊探讨
在胜利浅海探井作业过程中,随着钻井技术的成熟和新工艺的采用,井身结构相应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660.4mm*444.5mm*311.2mm*215.9mm*152.4mm井身结构发展到近期使用比较成熟的914.4mm*444.5mm*311.2mm*215.9mm*152.4mm,这两种井身结构在钻井中,可以使用多重套管对薄弱地层进行严密保护,规避了钻井风险,井下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因而普遍应用在中深井和深井中。但从2006年埕北809井开始,采用原来只是在浅井中使用的914.4mm*444.5mm*241.3mm*152.4mm井身结构,获得了成功,并逐步扩大到在其它探井中应用。这种井身结构采用长裸眼井段的钻井设计,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一些弊端。
浅海探井 钻井技术 井身结构 长裸眼井段
王孝山
上海海洋石油局钻井分公司 上海 201206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956-959
2010-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