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子和的湿燥证
《内经》主要言外燥致病,将“燥”作为六淫之一,从发病学上给予极大的重视。从病机上明白指示“燥胜则干”、“燥极而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了燥邪伤阴耗液及燥极而泽(亢害承制)的特点,治疗上提出了“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燥邪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素问·至真要大论》)的治疗大法。
理论探讨 湿燥证 《内经》 中医治疗
董尚朴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091
国内会议
中国·天津第六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
天津
中文
39-40
2008-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